理念 | 視像交流室 | 舞蹈知識 | 好舞共賞 | 課程 | 導師 | 活動剪影 | 機構合作 | 申請表格 | 友好連結 | 聯絡我們

 

 


E、 蒙古族舞蹈文化區

本區分佈於第二級階梯的大興安嶺以東、長江以北。自然環境極為單一,以乾旱、半乾旱

的大陸性氣候為特徵,地表景觀是廣袤千里的茫茫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的集中分佈區,是

我國博大恢弘的遊牧文化的代表。這樣開放的環境形成了豁達開朗的性格,襟懷坦蕩;肥

美的水草養育了成群的牛、馬、羊。成為牧民們衣食之源,也從而培養了牧民們珍愛牲畜

的天性,所以在其民間舞蹈中以對駿馬和雄鷹的謳歌寄託對大自然之物的鍾愛之情。如:

“民間舞蹈中馬的形象不是外形的類比,而是把馬的特徵和牧人對它的深切之情融會於肩

部的動作和上身的造形中。”在草原上牧民多生活在馬背上,故上身尤其是肩的鬆弛使得

牧民們用他們自己獨有的審美角度,刻畫反映對生活的深切體會。所以蒙古族民間舞蹈中

“馬步”、“駝步”、“抖肩”、“碎肩”的舞姿伴隨鏗鏘激越的遊牧民族的旋律是草原

生活的真實寫照。